*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
面對霸凌,勇敢說不!
撰文|關心你的
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研究報告指出,全世界每3個學生中就有1個曾遭受欺凌。
霸凌者不需要理由就施加欺負, 跟隨者參與欺凌, 旁觀者坐視不理,校園霸凌正隨時隨地發生着,在我的身邊,也在你的身邊。
被同學嘲笑,沒有人喜歡我
“他們說着開玩笑,用無辜的眼神看着我,好似我纔是施暴者”。
小孫,一名初三學生,性格內向,不喜歡和人爭辯。
上語文課時被老師要求回答問題,小孫臉色漲紅,回答不出來,老師生氣說了一句“上課不帶腦子”,其他學生鬨堂大笑,課後紛紛叫小孫“沒頭腦”。
因爲皮膚有點黑,體型微胖,被班上一些男生取外號,小孫非常生氣地表達了自己的不喜歡,班上學生仍不顧小孫意願叫她“煤球”。
小孫情緒非常低落,開始變得膽怯害怕、緊張敏感,擔心老師提問題,尤其怕站起來回答問題;害怕同學們嘲笑,總覺得班上同學竊竊私語是在議論她。
同學開玩笑說“哎呀,你怎麼是單眼皮”,以前覺得很正常的話,現在聽起來老覺得是在嘲笑自己。
上課時也經常在想這些,注意力無法集中,晚上入睡困難,小孫學習成績開始下降。
老師覺得小孫不認真學習,於是頻繁點小孫起來回答問題。每次開始點名,小孫就會緊張冒冷汗、發抖胸悶,每次發作約一刻鐘。
小孫越來越畏懼老師同學的眼光,覺得都是在批評自己,害怕在教室裡待着,開始厭學逃學。
前幾次離校,小孫謊稱自己不舒服,向班主任請假。後來看到班主任不信任的眼光,小孫開始害怕,直接偷跑出去。
接到學校的電話後,小孫父母非常震驚,不敢相信印象中懂事乖巧的女兒竟然逃學。
正確面對評價,改變認知模式
拿到小孫做的相關的評估量表以及心理醫生的診斷後,初步評估小孫患有焦慮症。
焦慮症,也稱焦慮障礙,包括過度害怕和焦慮,以及有相關行爲紊亂的特徵的障礙。
小孫害怕同學的嘲笑,畏懼老師的眼光,表現出焦慮、恐慌的情緒,並伴隨有冒冷汗、顫抖、呼吸困難等軀體症狀,目前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小孫的日常生活。
父母對小孫的學習要求嚴厲,期望很高。前段時間成績下滑,父母很失望。學校發生的事情,小孫也不願意和父母溝通,害怕導致新一輪的批評。
小孫的焦慮症已經持續半個學期,如果得不到治療就會傾向於延續下去。
焦慮障礙的發生、發展是生物-心理-社會因素綜合的結果,因此採用藥物、心理、物理三個維度來綜合治療。
1
藥物治療
小孫表現出非常明顯的焦慮緊張,通過會診,制定科學的用藥方案,包括苯二氮卓類和5-羥色胺1A受體激動劑等,快速緩解症狀,控制病情,防止進一步惡化加重。
2
心理治療
焦慮症的本質是恐慌,往往是人們對環境或者事物產生的強烈不安感。
小孫害怕同學嘲笑,畏懼老師的眼光,本質上是小孫過於看重別人的想法,害怕真實的自己不被喜歡。
“我要是沒有回答錯誤,別人就不會嘲笑我了”。
“如果我再瘦一點白一點就好了,大家是不是就會喜歡我,和我做朋友了”。
採用合理情緒療法,幫助小孫澄清自己-害怕別人嘲笑-沒有人喜歡我的邏輯思路,看到自己產生情緒和行爲困擾的真正原因是過於看重別人的評價。
改變小孫一些非理性觀念,比如“別人嘲笑我,這個世界沒有人喜歡我”、“這件事情我沒有做好,老師會覺得我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學生”、“別人必須友善對我”等。
幫助小孫學會正確面對別人的評價,改變其完美主義的認知模式和絕對化的要求,學會調理自己的情緒和行爲。
當問道:“你還記得最初被嘲笑的時候是什麼感受嗎”,小孫對於最初被霸凌被孤立的恐懼感受依然印象深刻,並且覺得被霸凌是自己的原因,堅持認爲逃避就可以解決。
“真的很難受,但是不想起衝突,大家肯定會更加討厭我,忍一忍就過去了”。
“習慣就好,只要當做沒聽到就好了……”。
小孫認爲自己沒有什麼優點,自我評價過低,覺得真實的自己不被他人喜歡。
通過幫助小孫梳理自己的優點,比如回想曾經幫助朋友做過的事情,其中哪些事情能夠很好的解決問題,幫助小孫看到自己的價值,發掘自己的優點,修復創傷,建立自信。
同時建議小孫設置自己的邊界,不要讓別人的質疑懷疑貶低自己,勇敢表達自己的邊界,將自己的真實感受放在第一位。
並且鼓勵小孫和父母溝通,告訴父母自己近段時間發生的事,說出自己的委屈。
小孫父母聽到後非常震驚和自責,急忙安慰小孫,告訴小孫被嘲笑不是她的錯,並和班主任溝通要求起外號的學生道歉。鼓勵小孫參加運動會,看到自己在跨欄上面的天賦,轉移部分注意力。
3
物理治療
採用重複性經顱磁治療,通過電流改變腦部周圍的磁場,從而修復大腦功能來治療焦慮症。
建議小孫聽舒緩的音樂,音樂刺激多巴胺產生,能夠緩解小孫的緊張和焦慮,減少壓力感。有時間可以參加一些戶外運動,運動有助於改善情緒,增強體魄。
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,小孫活潑了不少,勇敢向老師請教學習,上課時也經常站起來回答問題,不再害怕嘲笑,成績提升到了班級前十,越來越自信從容。
面對校園欺凌,勇敢說不。
校園欺凌不只侷限於肢體上的衝突,包括小孫經歷過的被取外號、嘲笑以及孤立、冷暴力、網絡霸凌等隱形校園欺凌。
校園欺凌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,需要家長、學校等多個方面聯動解決,還孩子們一個美好的成長環境。
孩子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,向老師和家長報告情況。不要害怕告訴老師家長或者覺得這是懦弱的表現。如果學校無法解決,必要時可以報警處理。
家長知道自己孩子正在被欺凌,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,同時陪伴和傾聽孩子的想法,給予孩子安全感。之後立即查證並判斷事情的緣由,聯繫學校協調處理。無法處理的情況下,用法律的武器保護孩子。
學校方面,繼續加強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,向學生普及基本的法律法規。重視學生的心理疏導,在學生遭受欺凌後,及時介入並安撫,給予更多的安心和理解。
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陽光下微笑,而不是在黑暗中默默前行。
国资委:支持中央企业充分立足海南所需 更好助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
注:本文涉及案例已進行脫敏處理
看更多精神疾病知識?
無需下載即可在線查看~
本文來源:苑來如此心理bar
責任編輯:卡帶
*”醫學界”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、可靠,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;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爲決策依據時另行覈查。